劝学译文及注释_古诗文(劝学——王阳明)

***不贱渐渐贱 职场江湖 2024-11-09 12:56:40

劝学——王阳明

诗文介绍

王阳明(1472年-1529年)字守仁,号阳明,福建永春人。明代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军事家,被誉为“阳明先生”。他的一生致力于政治、军事、教育和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,著有《传习录》《心学大意》《大学衍义》等经典著作。他的思想主张以“致良知”为核心,倡导人人能够自觉、独立思考,孜孜以求地追求真理。《劝学》,是王阳明的代表作之一。琅琊山是当时的重要学社,王阳明在担任书院祭酒期间,有感于时人的学风日益衰微,于是写下了这篇篇劝学的文章。文章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,强调了“只要有心,人皆可成圣”,鼓励人们积极进取。

译文及注释

伏枕硗眠。过而觉焉,而未知者何也?日行一,复行一。行行息息,息息行行。方其磨砥礼,其磨砥礼也不入其生也。我平躺在床上,睡眼惺忪。醒来之后,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多久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经常地刻苦自励,但这样的苦劳却没有像真正活着一样有所收获。礼者,读也;乐者,书也。古之贤人,识盖不过於是,於是乎成其大学。不知礼、乐,不足以为学。礼,指读书时所遵循的礼仪;乐,指书本。古代的圣贤之所以成为大学问,就是因为他们明白了读书时的礼仪和书本的重要性。如果不知道这些,那么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。宋公问曰:“‘吾不知所学而学之,故虽少而多,不显,厚而浅,不称’,何谓也?”子云:“前人之言,剪而代之。”吾师曰:“几何用而代之?”子云:“自学者常苦,于至道而无容是自在耳,故不择以告人,曰不称,故称言不称学也。”宋公问:“我的问题是:‘我不知道我学的东西是什么,所以虽然学习时间不长,但是内容很多,不著名;虽然内容丰厚,但是学问却很浅薄,不能称得上学富五车。’这是什么意思?”子云回答:“前人的话早已过时了,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思考。”王阳明的老师有异议:“什么意思?”子云说:“自学者对于至道改进的性质本来很难自由行动,所以不能选择把这种方法传授给别人,所以不能称自己的技巧,因为言语和他的学问不成比例。”心之所学,唯大道是求;大道之端,唯仁义是尽。余虽好古,穷理尽性焉,又何学焉?学习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要寻求大道。而大道的极致,就是实行仁和义。虽然我喜欢探究古代思想,研究人性本质,但是这些知识对于学习大道并没有太大的帮助。

王阳明的《劝学》激励我们要追求至高无上的真理,随时随地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,不断向学习的道路上迈进,不辜负时间赐予的机会。其思想深刻、内涵丰富,是历史上的不朽经典之一。我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,不断汲取文化的智慧和精华,弘扬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上一篇:scattered with(Scattered with Stories A Journey Through Time and Culture)
下一篇:江西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(江西公务员考试准考证领取及打印指南)